

有草鱼、青鱼、鳙鱼、鲢鱼“四大家鱼”为代表的常见鱼,更多的是大家不熟悉甚至从没见过的鱼。它们有的被制成剥制(干制)标本,有的成为玻璃瓶里的浸制标本,大小不一,形状各异。
展厅里还分散布置了很多设施,包括电视机、触摸屏以及AR(增强现实技术)在内的互动多媒体,内容也是鱼类“身份”展示、我市渔业资源分布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。因为好看好玩,吸引了很多市民。
“我们是今年4月开始布展的,8月15日正式开展。展览由市渔业部门提供实物标本和相关视频内容,我们则负责提供场地和设备。”绍兴科技馆总工程师张寅刚介绍,展厅是由连接不同展厅的过道改造而成的,面积约400平方米,“现在看来很成功,展示效果不错。”
“‘绍兴的鱼’展示的是绍兴本地的东西,更接地气,所以市民很感兴趣。”张寅刚说。
据了解,本次展览其实是以市水政渔业执法局组织的“绍兴市内陆自然水域水生生物资源调查”项目成果为基础的。该项目自2014年申报开展,按四季选时,在绍兴市内陆自然水域设置11个采样断面及18个采样点,重点对鱼类等水生生物资源开展调查取样,通过调查分析共获取绍兴现存鱼类105种,这次展出的鱼类品种为86种。
充满科技感的展示手段,让“绍兴的鱼”很受宠,展出20多天参观人数已超8万人次。
市民赵女士说,4岁的儿子似乎对鱼挺有兴趣,“很多鱼我们只在电视或书本上看到过,这次看到真的,让孩子长见识了。”
老家湖北的丁先生带着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过来看展览。丁先生告诉记者,平时去水产市场时,也会有意识地让孩子认认鱼的品种,但是什么科、什么属,他也答不上来。“这次跟孩子一起学到很多鱼的知识,还是第一次知道原来绍兴鱼的品种有这么多,真不愧是鱼米之乡。”
而在68岁的“老绍兴”徐炳海眼里,这个展览让他看到的不只是绍兴丰富的水产品类,还有满满的回忆。“很多鱼我们小时候都见过。”他指着身后的陈列标本说,“这种鱼我们土话叫‘白条’,也叫‘翘嘴巴’,你看它们的嘴是向上翘的,我10多岁的时候在河里钓过,后来再也没见过,现在可能算珍稀动物了吧。”
市水政渔业执法局相关负责人透露,“绍兴的鱼”将成为绍兴科技馆的永久性展览,他们也将不断扩充鱼类标本数量,丰富展览内容。